培训对象:
企业储备干部、业务骨干 ;HR培训职能、内部讲师 ;营销人员与客服人员;中层管理者、部门负责人等。
学员人数:
20-28人
培训时间:
3天
培训方式:
激情讲演、案例剖析、真实故事、问题思考、趣味测试、角色扮演、观摩学习、游戏感受、情景模拟、讨论交流、现场析疑、互动推理
课程收益:
《内训师基础培训》课程培训时间为三天,针对培训经验较少的入门级企业内训师,旨在让学员全面体验课程设计和授课初级技巧,激发学员对培训的热爱,进而清楚自己的成长方向,为成长为一名合格内训师打下基础。
培训立足内训管理角度,围绕着客观的思维“分析-设计-实施-评估”,辅以标准规划工具,以命题展示为载体,运用PESOS训练原则,让学员练习在培训中形神兼具: 培训的形——讲师台风与PPT规范,培训的神——基于共识培训目标,从言传到身教的传递。
通过三天的培训与评鉴,培训班学员获得的收益如下:
授课和实践演练相结合,讲师进行针对性点评与辅导。学员将获得课程设计、教案编写、授课能力三方面12项可衡量的收益:
能够清晰理解讲师的角色,找准讲师的定位;
能够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学员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,建立学员才是培训的主体的意识;
能够掌握教学目标四要素的要求,并能够应用写出符合四要素的教案目标,为课程设计指引方向。
能够初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的功能,并在授课中主动运用演示各种方法;
能够应用课程设计步骤方法,撰写课程大纲,逐步规范自己的授课逻辑,并尝试开发原创课程;
课程设计中,能够对授课内容和素材进行分析和选择,以帮助达成教学目标为依据,而不是以个人好恶为标准,更能够为学员的收获和最终的成效而着想;
能够应用系统化教案表编写教案,认同严谨治学是为人师表的保证,并尝试写出逐字稿;
能够区分授课过程中,台前表现的正确行为与不当行为;并尝试在命题呈现中选择正确行为,示范各种技巧;
能够选择应用适合自己的“克服紧张的秘诀”,缓解紧张心理,让自己在台前更有自信;
能够辨别自身的表达风格,并识别他人的风格,进而增强自己在授课互动中的自信,进而应用在日常工作中,提升沟通同理心;
能够应用观想的方法进行课程的自我准备,并尝试应用于工作规划、个人生涯规划中;
能够评价自身的授课成果达成;并在未来,选择有意识的进行授课锻炼,不断提升培训专业技能,承担企业培训责任。
课程特色:
综合体验:完全改变一个讲一个听的灌输式教学,以过程实效为出发点,以学员为核心,综合运用讲授、互动、小组讨论、上台展示、视频赏析、多维回馈、冥想等多种培训方式作为知识、技能、观念的传输载体,以灵活丰富的培训形式全面调动参与者的视觉、听觉、动手、思考能力,让培训形式灵活多变,让培训成果得以彰显。
专业应用:以学员为核心,不仅要教,重点要会。通过学习-实操-学习-实操+点评-再学习-实操+点评的方式,让学员立体学习台前表达和课程设计等培训内容;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ADIE的方法与教案设计工具,方法简单内涵深厚,围绕核心让学员多次体验所学的应用,课程本身就象沙盘一样,让学员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行为每次的影响与成果,使学员不断反省与修正!在应用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。
立体提升该课程立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,深谙“技能”与“观念”的关系,在课程设计中,不但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技能成长,更关注引领学员系统思维、观念、态度的正向发展;课程从角色心态、需求导向的观念、系统客观的思维、专业培训技术四个维度,由老师进行立体式的言传、身教、观讲讨论等,带领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与践行。
课程大纲:
一、讲师的自我再认知
1.培训开场
1)讲师介绍&分组活动
2)学习需求分享与共识
3)课程介绍、学习公约
4)观察:触类旁通分享
5)成长路径与学习承诺
2.60秒命题表达
1)命题演讲规则与实施
2)活动体验小组分享
3)命题演讲团体总结
3.理想的讲师画像
1)讲师的角色与心态
2)讲师的5大能力
3)讲师使命与信念
4)观察:触类旁通分享
二、打造讲师的内核
1.学员与需求分析
1)串场活动与操作要领
2)系统化教学ADIE
3)学员分析解析与练习
4)为何要培训:ASK
5)教学目标解析与练习
2.系统化课程设计
1)课程三大要素与学习效果
2)课程设计八字箴言
3)八字箴言观摩研讨
3.教案编写
1)教案的功能与内容
2)教案的呈现形式
3)教案编写的3个工具
4)教案编写练习与发表
三、台前表达面面观
1.台前表达技巧
1)信息传递的影响因素
2)语言应用技巧与练习
3)肢体语言应用与练习
4)讲师5大能力(备选项)
2.上台前的准备
1)紧张缓解Tips
2)调整最佳授课状态
3)轻松准备授课观想
3.培训成果评估
1)柯氏四级评估体系
2)内训评估要点
3)培训成果与绩效成果
四、主题表达与原创课程观讲
1.团体学习规则说明
2.发表与反馈
3.观察:触类旁通分享
4.团体总结:
5.作业布置
五、讲师的风格与成长
1.讲师风格与角色
2.教学目标达成评估
3.学习效果评估
4.讲师成长信念与期许